🚀 時間協議(Chronos Protocol)
時間協議(Chronos Protocol)通過消除自動化系統中的時間盲區,變革了人工智能開發工作流程。MCP 服務器提供了完整的可追溯性和會話連續性,使人工智能代理能夠在不同會話間保持上下文,同時提供企業級的時間跟蹤、智能調度和全面的開發分析。
🚀 快速開始
Chronos Protocol 是一個專為自動化編碼環境設計的協議,旨在解決人工智能開發工作流程中的關鍵問題。要開始使用 Chronos Protocol,你需要進行安裝和配置。
安裝
前提條件
- Python:3.10 或更高版本
- MCP 支持:支持模型上下文協議(Model Context Protocol)的人工智能客戶端
安裝步驟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n0zer0d4y/chronos-protocol.git
cd chronos-protocol
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
pip install -e .
python -m chronos_protocol --help
安裝完成後,你可以根據 配置 部分中的適當配置模式,在 MCP 客戶端中配置 Chronos Protocol。
基本使用
獲取當前時間
get_current_time(timezone="system")
智能時區轉換
convert_time(
source_timezone="America/New_York",
time="15:00",
target_timezone="Europe/London"
)
✨ 主要特性
核心能力
Chronos Protocol 通過專門為自動化編碼環境設計的複雜時間智能和持久內存系統,解決了人工智能開發工作流程中的關鍵差距。
系統時間優先方法
Chronos Protocol 通過將 計算機的本地系統時間 作為智能默認值,改變了自動化系統處理時間的方式。不再有 timezone 混淆,只需使用 "system" 或 "local",即可獲得適應環境的即時、上下文時間感知。
核心時間智能
get_current_time - 簡單的時間感知:Chronos Protocol 將計算機的本地系統時間作為智能默認值。大多數人工智能集成開發環境(IDE)已經在其提示中嵌入了系統時間,但 Chronos Protocol 提供了明確、結構化的時間上下文,適用於所有 MCP 客戶端。
convert_time - 智能時區轉換:通過智能轉換消除時區計算錯誤,可用於會議調度、發佈計劃和時差分析等場景。
活動智能系統
start_activity_log - 智能上下文初始化:使用唯一的活動 ID 和豐富的元數據開始複雜的活動監控,用於代理開發工作流程。
end_activity_log - 成功文檔和分析:完成活動時自動計算持續時間,並提供豐富的結果數據,用於性能智能分析。
get_elapsed_time - 即時進度監控:在不中斷執行流程的情況下監控正在進行的活動。
get_activity_logs - 歷史智能和模式分析:通過複雜的過濾查詢和分析開發模式。
update_activity_log - 智能活動管理:使用更新的見解和修正修改已完成的活動。
智能提醒系統
create_time_reminder - 上下文任務調度:設置與開發工作流程相關的智能提醒。
check_time_reminders - 主動感知系統:通過智能提醒檢測提前瞭解重要任務。
解決的問題
- 消除人工智能時間盲區:人工智能代理可以主動檢查當前時間並做出時間感知決策,而不僅僅依賴於系統提示中嵌入的系統時間。
- 減少上下文切換:人工智能代理可以在不中斷工作流程的情況下跟蹤時間。
- 跨項目連續性:可以在項目 A 中開始跟蹤,在項目 B 中完成,所有內容保持連接。
- 以開發者為中心的設計:專門為代理編碼工作流程構建,而不是通用的時間跟蹤。
架構
靈活的存儲架構
Chronos Protocol 支持兩種存儲模式,以適應不同的開發工作流程:
- 集中模式(傳統):所有項目使用單個數據庫,適用於希望在所有工作中進行統一時間跟蹤的團隊,支持跨項目分析和歷史智能,持久內存適用於所有項目。
- 按項目模式(動態):自動檢測項目,無需配置,每個項目使用獨立存儲(
{project-root}/chronos-data/time_server_data.json),適用於喜歡按項目進行跟蹤的個人開發者,零設置,只需使用 --storage-mode per-project 即可在任何地方使用。
上下文工程框架集成
Chronos Protocol 的活動日誌系統為 Claude Task Master、Agent OS 和 BMAD Method 等人工智能框架提供持久內存,支持增強的任務跟蹤、集中活動日誌記錄和跨代理操作的歷史分析,使用持久的活動 ID。
📦 安裝指南
前提條件
- Python:3.10 或更高版本
- MCP 支持:支持模型上下文協議(Model Context Protocol)的人工智能客戶端
安裝步驟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n0zer0d4y/chronos-protocol.git
cd chronos-protocol
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
pip install -e .
python -m chronos_protocol --help
安裝完成後,根據 配置 部分中的適當配置模式,在 MCP 客戶端中配置 Chronos Protocol。
💻 使用示例
基礎用法
獲取當前時間
get_current_time(timezone="system")
智能時區轉換
convert_time(
source_timezone="America/New_York",
time="15:00",
target_timezone="Europe/London"
)
高級用法
完整開發會話跟蹤
activity_id = start_activity_log(
activityType="debugging",
task_scope="feature-implementation",
description="Fix authentication module login flow"
)
end_activity_log(
activity_id,
result="Authentication module completed successfully"
)
智能任務分析
activities = get_activity_logs(
activityType="debugging",
task_scope="feature-implementation"
)
for activity in activities:
analyze_completion_time(activity)
identify_successful_patterns(activity)
跨會話連續性
ongoing = get_activity_logs(status="ongoing")
if ongoing:
continue_activity(ongoing[0]["activityId"])
debug_sessions = get_activity_logs(
activityType="debugging",
start_date="2024-01-01"
)
人工智能框架集成示例
activity_id = start_activity_log(
activityType="framework_task",
task_scope="feature-implementation",
description="AI agent implementing authentication module",
tags=["ai-agent", "claude-task-master"]
)
這將創建一個智能反饋循環,使人工智能框架能夠從歷史任務性能和時間模式中學習!
📚 詳細文檔
API 文檔
時間智能函數
get_current_time(timezone):獲取包含系統時間上下文的標準化時間戳。
- 參數:
timezone(字符串),目標時區,使用 "system" 或 "local" 表示用戶的本地時間,或使用 IANA 名稱,如 "America/New_York"、"Europe/London"、"UTC"。
- 返回:包含完整時區上下文和元數據的當前時間。
convert_time(source_timezone, time, target_timezone):在時區之間進行智能轉換,處理夏令時(DST)。
- 參數:
source_timezone(字符串),源時區;time(字符串),24 小時格式的時間(HH:MM);target_timezone(字符串),目標時區。
- 返回:包含時區差異信息的轉換後時間。
活動智能函數
start_activity_log(activityType, task_scope, description, tags?):使用唯一的活動 ID 和豐富的元數據初始化活動監控。
- 參數:
activityType(字符串),活動類型(如 'debugging'、'feature-implementation');task_scope(字符串),任務範圍;description(字符串),活動的詳細描述;tags(數組,可選),用於對活動進行分類的字符串數組。
- 返回:用於跟蹤的唯一活動 ID。
end_activity_log(activityId, result?, notes?):完成活動時自動計算持續時間,並提供豐富的結果數據。
- 參數:
activityId(字符串),要結束的活動的唯一標識符;result(字符串,可選),活動的結果或成果;notes(字符串,可選),關於活動的額外註釋。
- 返回:包含持續時間和時間戳的已完成活動。
get_elapsed_time(activityId):在不中斷執行流程的情況下監控正在進行的活動。
- 參數:
activityId(字符串),活動的唯一標識符。
- 返回:指定活動的已用時間信息。
get_activity_logs(filters?):通過複雜的過濾查詢和分析開發模式。
- 參數:
filters(對象,可選),過濾選項,包括 activityType(字符串)、task_scope(字符串)、startDate(字符串,ISO 8601 格式)、endDate(字符串,ISO 8601 格式)、limit(整數)。
- 返回:符合條件的活動日誌數組。
update_activity_log(activityId, updates):使用更新的見解和修正修改已完成的活動。
- 參數:
activityId(字符串),要更新的活動的唯一標識符;updates(對象),包含要更新的字段的對象。
- 返回:更新後的活動日誌。
提醒系統函數
create_time_reminder(reminderTime, message, relatedTaskId?):使用系統時間創建基於時間的提醒。
- 參數:
reminderTime(字符串,ISO 8601 格式,包含時區),提醒時間;message(字符串),提醒消息;relatedTaskId(字符串,可選),相關任務或活動的 ID。
- 返回:帶有唯一標識符的已創建提醒。
check_time_reminders(upcomingMinutes?):檢查到期或即將到期的時間提醒。
- 參數:
upcomingMinutes(整數,可選),檢查在多少分鐘內到期的提醒(默認:60)。
- 返回:到期和即將到期的提醒數組。
配置
Chronos Protocol 支持兩種存儲模式:
| 模式 |
使用場景 |
數據位置 |
| 按項目模式 |
單個項目隔離 |
{project-root}/chronos-data/time_server_data.json |
| 集中模式 |
跨項目分析 |
通過 --data-dir 指定的自定義目錄 |
ID 格式選項
| 格式 |
示例 |
長度 |
使用場景 |
custom |
28RCD6M8A64P |
12 字符 |
超緊湊,適用於任務列表 |
short |
vytxeTZskVKR7C7WgdSP3d |
22 字符 |
平衡可讀性 |
uuid |
bb401d9e-1c3e-41d4-a201-733baa48c13d |
36 字符 |
舊版兼容性 |
重要:類型參數警告
請勿 在 MCP 配置中添加 "type": "stdio"。
- 原因:Chronos Protocol 硬編碼使用 stdio 傳輸,當客戶端添加
"type": "stdio" 時,可能會干擾變量解析,變量替換在類型驗證之前進行,會導致無效路徑,如 C:\Program Files\VSCode\${workspaceFolder}。
- 正確方法:讓 Chronos Protocol 自動處理傳輸選擇,僅在 MCP 客戶端需要且不使用變量時指定
"type",大多數 MCP 客戶端無需顯式聲明類型即可正常工作。
VS Code 擴展和派生版本
{
"mcpServers": {
"chronos-protocol": {
"command": "python",
"args": [
"-m",
"chronos_protocol",
"--storage-mode",
"per-project",
"--project-root",
"${workspaceFolder}",
"--id-format",
"custom"
]
}
}
}
- VS Code 派生版本(如 Cursor & Trae)
{
"mcpServers": {
"chronos-protocol": {
"command": "python",
"args": [
"-m",
"chronos_protocol",
"--storage-mode",
"per-project",
"--project-root",
"${workspaceFolder}",
"--id-format",
"custom"
]
}
}
}
- CLI 客戶端(如 Claude Code & Gemini CLI)
{
"chronos-protocol": {
"command": "python",
"args": [
"-m",
"chronos_protocol",
"--storage-mode",
"per-project",
"--id-format",
"custom"
]
}
}
- 有限支持客戶端(如 Cline & Qoder)
- 已知限制:不支持
${workspaceFolder} 變量替換,不能使用按項目存儲模式,包含 --project-root 參數會失敗,僅支持集中存儲。
- 工作配置
{
"chronos-protocol": {
"disabled": false,
"timeout": 60,
"command": "python",
"args": [
"-m",
"chronos_protocol",
"--storage-mode",
"centralized",
"--data-dir",
"/path/to/centralized/chronos-data",
"--id-format",
"custom"
]
}
}
🔧 技術細節
靈活的存儲架構
Chronos Protocol 支持兩種存儲模式,以適應不同的開發工作流程:
- 集中模式(傳統):所有項目使用單個數據庫,適用於希望在所有工作中進行統一時間跟蹤的團隊,支持跨項目分析和歷史智能,持久內存適用於所有項目。
- 按項目模式(動態):自動檢測項目,無需配置,每個項目使用獨立存儲(
{project-root}/chronos-data/time_server_data.json),適用於喜歡按項目進行跟蹤的個人開發者,零設置,只需使用 --storage-mode per-project 即可在任何地方使用。
上下文工程框架集成
Chronos Protocol 的活動日誌系統為 Claude Task Master、Agent OS 和 BMAD Method 等人工智能框架提供持久內存,支持增強的任務跟蹤、集中活動日誌記錄和跨代理操作的歷史分析,使用持久的活動 ID。
📄 許可證
本項目採用 MIT 許可證 - 有關詳細信息,請參閱 LICENSE 文件。
致謝
- Anthropic 提供了模型上下文協議規範
- MCP 社區 提供了客戶端實現和測試
- 貢獻者 提供了寶貴的反饋和錯誤報告
準備好變革你的人工智能開發工作流程了嗎?在 MCP 客戶端中配置 Chronos Protocol,開始構建具有完整可追溯性和會話連續性的應用程序。